菡櫻日語Hanne Japanese

Tel/Whatsapp852-9622-5835
香港中環干諾道中64號廠商會大廈21樓
21st Floor, CMA Building, 64 Connaught Road
Central, Hong Kong

教學Blog,學生意見,感想

New!
答:冇論遲到,取消或需要改期都需要提前通知。通知係越早越好。
如果老師遲到,則一定會補時間。
如果學生遲到,原則不補時間,但老師唔需要趕下一堂課嘅情況下都會補時間。
除咗不可抗力,突發事件,離上堂時間5個鐘之内嘅取消通知會收取全額學費。

New! 問:請問如何繳費?
答:制定課程每堂課開始之前24小時之内付款。
一次性付款嘅課程則需要係課程開始前付全款。
支持payme或轉數快。
如需要收據請提前通知。

New! 問:請問一個禮拜學幾多堂合適呢?
答:呢個根據同學時間。

而家最多人選擇係一禮拜一堂。有D同學固定咗日子,但有D同學係不固定。 對於不固定日子嘅同學,老師會send時間表供大家選擇。 另外,有D同學一個禮拜會上2-3堂,有D同學工作繁忙需要兩個星期上一堂。 其實都冇問題。照自己個pace就OK。

問:係咪一定需要教科書?(是否一定需要教科書)?
答:教學方式可以分爲兩大類,一是老師帶領學生,二是學生帶領老師。

第一類:初學者列入此範圍,由50音開始,跟住教科書學會基礎表達,生活用語,長句表達,最後到文章理解,問題描述,邏輯表達。而教科書是針對非日文母語人士而編撰,由淺至深,有專業性,不會錯過任何重點。我們推薦初學者一定要使用教科書。曾經有一位同學堅持不用教科書斷續學習了20年,卻依舊無法正確表達,原因就是她跳越了很多基礎的,必學的内容,所以20年也只能説一些很簡短的句子,連N5的水平也沒有達到,更不要説描述問題或邏輯表達。這位同學來到菡櫻以後,我們整理了她的問題,並舉薦了教科書(一開始她很抗拒),而1年半的時間她的日文突飛猛進,現在已經達到N3 level,對教科書也不再抗拒。

第二類:是有一定日文基礎的同學(特別是高級別),根據自己的不足和提高目標設定學習内容。可以不採用任何教科書,以日常生活,新聞話題等做爲topic,和老師全面進行日文對話。

「教科書無用論」流行的今天,很多人認爲教科書是死板教條的,這樣的想法本身亦是一種教條吧?請不要忘記我們並非在全面的日文環境中,教科書雖然避免不了死板教條,但卻能夠幫到大家快速搭建學習框架,明確目標,不得不説使用教科書是一條捷徑。通常在菡櫻的課堂上,教科書的内容是主線,但我們側重聽説能力。聽解,會話,依舊是課程的主内容。

問:請問有無有利於1級聽力的APP或網站介紹?
答:
①Audible。
Amazon旗下全資子公司。有聲電子書製作經銷商。登錄amazon 日本,就可以下載日文版的Audible。
②youtube 日本語新聞直播:
1. CLICK⇒TBS NEWS DIG Powered by JNN
2.CLICK⇒【LIVE】広島ニュース24配信
3.CLICK⇒MBS NEWS

問:請問菡櫻有沒有會中文的老師?
答:有。
今年開始我們應學生要望,請了兩位香港籍老師。
兩位老師是本團日本人老師的介紹,通過書面審查和面試而採用。兩位老師都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極高的日文水平。 另外我們也有幾位會廣東話的日本人老師,兩位有過台灣生活/大陸生活經驗而會説普通話的日本人老師。

問:是不是老師全程用日文上堂學生會學得更快?在日本的語言學校用甚麼語言上課?
答:要根據學生的日文程度。如果已經達到N3以上,那麼老師全程用日文上堂也沒有問題,効果相信更勝一籌。
但如果是初學者或N3以下,用英文或中文會更易理解,進度也會更快。
日本的語言學校老師很多都是用日文上堂。但學校科室内通常會分配懂得外語的老師,否則如何與初學者的學生溝通呢。我們的夏目老師在大學時代就做過助教,配合老師教大學日文別科班的學生(正規大學中有學校會設半年到一年的學前日文補習班。日語加強完之後才昇入大學一年級)

問:以前學過日文,但學到動詞就停止了,特別是這幾個概念令我暈頭轉向:五段活用・上一段活用・下一段活用・カ行変格活用・サ行変格活用。我是不是要買一本專門講動詞語法的書?
答:不用特別買動詞語法書。
關於動詞,下面兩個tips,在未來的學習中會有很大作用,請同學牢記。
1很多教課書跳過辭書形的學習,直接使用ます形來認識動詞。但是,請同學們一定一開始就記住該動詞的辭書形。同時一定要記住它的Group。在將來學習其它文型的時候會有大用處。
2市面上很多教材將動詞以五段活用・上一段活用・下一段活用・カ行変格活用・サ行変格活用進行分類。這是日文國文法中的叫法,是用不上的語法概念,外國語的學生知道動詞分1,2,3個Group以及如何分類就足夠。

問:「は」和「が」,我怎樣也分不清用法,怎麼辦呢。
答:看似最簡單的「は」和「が」,真的很難份清楚甚麼時候應該用哪個。以前考日文老師資格的時候,「は」「が」的用法,寫過3張紙那麼多的論文。
不過,對於初學者,只要先記住下面的方法就OK啦。
AはB,強調的是B,表示説話人想要展開一個話題了。如:日本人は誰ですか?
問誰是日本人。問話人想強調的是「誰」。
AがB,強調的是A,表示説話人想要強調的是主語,鈴木さんが日本人です。
回答鈴木君是日本人,那麼回答的人想強調的是「鈴木」。
所以,「は」強調的是後面的句子,「が」強調的是前面的主語。記住這個一點,「は」和「が」90%的問題就解決啦。

問:我想學口語,又想考能力試,該如何選擇呢。
答:無需認爲兩者格格不入。日文的能力考試,N5-N2在題形設計上非常貼近生活。 對於想學口語,又想考能力試的同學,菡櫻通常會制定一個面向考試的教案,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將這些考試會經常出現的語法運用在聽,説。 因爲日文的能力考試非常貼近生活,所以通常pass咗考試的同學口語也會非常不錯。考試前兩個月老師會譲同學密集做往年真題,過濾出弱項加強練習。

問:日文動詞真的好難,怎樣才能學好呢。
答:日本的動詞比中文多很多,又有眾多的變化形式,真是讓人頭疼。不過,動詞也真的很重要,因為日文的時態,情感表達都要用動詞的變形去表現。 其實我們有14個代表動詞,只要學會了這14個動詞的變化,日文中所有的動詞就都可以運用自如。

問:我是一名歌手,請問我可以一邊彈吉他一邊上日文課嗎。
答:當然可以啦。菡櫻日本語不拘小節,唱歌學日文也是一種方法。

問:我是一家貿易公司的老闆,發覺日本人客戶有事只會找公司的日本職員商量,無論這日本職員的職位高低。這是爲甚麼?我如果學會了日文日本客戶會來找我商量嗎。
答:日本人無論遇到任何事,找日本人商量仿佛已成爲習慣,一是因爲用日語交談不會出現誤會,二是因爲日本有特定的商業習慣和辦事風格。
如果同學能學會日文並了解日本商業習慣,日本客戶會非常依賴你。推薦 BJT商務日語測試

問:老師會英語嗎?和日本人老師怎麼交流呢。
答:我們的老師常年生活在香港,所有的老師都會使用流暢英語。

問:我學語言很慢,老師會不會不喜歡。
答:完全不用擔心,老師是專業人士,見過各種各樣的學生。學得慢根本不是問題,老師會根據每位同學的特點制定課程。

問:我的小朋友只有5歳,能學日文嗎。
答:我們有5,6歳已經學到能讀文章的小朋友。小朋友學語言的能力遠比成人快得多。

問:網上上堂會不會効果不好。
答:以前我們也擔心這問題,網上課程一直做得低調,後來由於疫情關係網課多了之後,才發覺原來網課効果非常不錯,除了節省時間,而且特別鍛鍊聽力。

問:經常聽到這樣的宣傳詞「可以學到日本小學生在學校學的日語」。在菡櫻能否學到日本學校的日文。
答:日本小朋友學的日文,建立在本人已經能聽,能説的基礎上,多以漢字應用,閱讀理解爲主,相當於N4,N3水平。而外國小朋友則是要從50音圖, 最基本的打招呼用語開始。日本小學生和外國小朋友學的日文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學習系統。

問:爲甚麼我能聽卻不能説呢。
答:如果聽需要6個月,那麼説就需要12個月吧,所以不要着急。
聽的時候,我們的耳朵能找到句子中最主要的詞,所以能很快明白句子的意思,而説,除了要説出反映主要内容的詞,代詞,助詞等相關詞語全部都要説到, 才能表達清楚,所以,説當然更花時間啦。

問:沒有語言環境怎麼辦。
答:在香港,學英語有非常好的環境,但是日文就非常局限。所以,讀就是一個學日文的重要方法。
有的同學以爲讀是小學生才做的事,其實比起小學生,大人更加要讀,因爲大人頭腦中的語言區域已經關閉,接受能力不如小朋友。 所以大人不但要讀,而且要大聲準確地讀,一日至少讀10分鐘。

問:爲甚麼要出聲讀。
答:上面説過,大人頭腦中的語言區域已經關閉,接受能力不如小朋友。所以大人要每天大聲準確地10分鐘。出聲讀才能聽到自己讀得準確與否。 讀不順暢,説明單詞的發音沒有記清楚,動詞的變化不熟練,這樣的情況下,當然很難流暢地説。
大家可以試下,有時大腦中可以很簡單地想像到發音,但讀的時候並不如想像的那麼好。

問:看電影能學會日文嗎。
答:看電影一定要有針對的聽。從一部電影中取出3分鐘,了解這三分中的語言環境,這樣的環境中用了甚麼動詞,這動詞是甚麼時態?怎樣表達感情? 有針對,而不是泛泛地聽,就一定會進步。

問:像日本人那樣説日文通常要學到N幾?
答:N2足夠。通常日本人説的生活日文也是N2左右。

↑ PAGE TOP


🗾Site Map🗾

HOME
教學方針
教材
師資教育
相片集
常見問題目錄
常見問題回答
Facebook
Instagram
          定制課程
日文入門課程
兒童日文
商務日文課程
日語能力考試對策課程
商務日語能力測試對策課程
          JLPT日本語能力試驗
BJT 商務日文測試


聯絡我們